栏目:深圳社保    人气:0    日期:2023-08-25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落户咨询二维码  

判了!挂靠社保引发坐牢+罚款!个人和企业都有哪些风险?

(判了!挂靠社保引发坐牢+罚款!个人和企业都有哪些风险?)

  挂靠社保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下面这二位被判刑的就少见了,大家对此需要警惕呀!

  01

  挂靠社保

  判刑+罚款

  案例一: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案号:(2017)浙0102刑初2号]主要内容:2011年4月,被告人李某某在明知自己不符合杭州市医保参保资格的情况下,通过赵某以挂靠杭州浩室家具有限公司的方法违规办理出医保卡,并由赵某为其支付应由本人缴纳的医保费用。同年8月至10月,被告人李某某使用违规办理的医保卡就诊配药,并将自己的医保卡提供给赵某空刷诊疗费用

  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李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二、退缴在案的赃款人民币元发还被害单位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对其余违法所得.56元继续予以追缴。

  案例二: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案号:(2014)珠香法刑初字第2422号],主要内容:2013年10月,被告人冯某因自己怀有双胞胎,为得到高额医疗保险,于是让唐家新华餐厅停止为其续保。自2013年11月起至2014年1月止,被告人冯某虚构工作关系在珠海市唐家俏丽理发店工作,虚构每月缴费工资为人民币元挂靠唐家俏丽理发店在珠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继续参保。被告人冯某于2013年12月剖宫产下双胞胎,并享受珠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支付的生育津贴共计人民币.16元,后停止参保,并于2014年2月又挂靠在珠海骏兴大骨头餐厅参保。2014年3月6日,被告人冯某主动将人民币.16元退回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珠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于2014年5月6日报案。2014年5月26日,被告人冯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判决如下:被告人冯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上述这两起案例结果都是判刑+罚款,都是将社保挂靠在某一家公司,骗取保费。那么,社保挂靠生活中很常见,它会引发哪些风险呢?

  02

  诈骗公私财务

  个人和公司同风险

  挂靠社保行为没有明确规定违法,但是它还是存在风险的,若挂靠后骗取社保待遇,那就违法了~~

  1.根据相关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触犯刑法坐牢就不远了!

  2.潜在风险诸多

  对于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虚构劳动关系而承担行政处罚的责任,也会面临因为缴纳社保而承担经济补偿金,人身损害赔偿等风险。

  个人方面,会面临责令退还社保待遇以及多倍赔偿所骗取金额的风险,因主体不一致而面临社保待遇被拒付的风险,也有可能遇到骗子公司社保没交上钱却没了。

  3.挂靠社保却安然无恙

  社会上挂靠社保很多很多,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没事呢?

  ▲一方面,不是所有人挂靠社保目的都是骗保,只是为了缴满到退休年龄享受养老而已,有的也是为了买房,孩子上学,入户实属无奈之举。

  ▲另一方面,国家规范起来成本高,涉及广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财政收入一笔不小的来源。

  所以,只要不出格,不违法不被举报就没有大问题,但是也不代表有些行为就是合法的!

  03

  社保缴纳的账务处理

  社保计提和缴纳账务上如何处理?会计分录怎么计提?

  案例:

  涛哥公司在2021年6月的社保缴纳金额一共是9000元,其中单位承担部分是6000元,3000元是个人承担的部分,那么,账务该如何处理?

  1.单位承担的社保要计提:

  借:管理费用-社保单位部分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6000

  2.缴纳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6000

  其他应付款-个人社保3000

  贷:银行存款9000

  所以,单位部分的社保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先计提!

  ()

  04

  社保这些变化

  将影响你口袋里的钱

  2021年上班年已经过半,我们来盘点一下关于社保都有哪些变化。

  1.平均工资影响缴费基数

  每年都要统计平均工资,职工月平均工资不仅包括基础工资、奖金、各项津贴和补贴,还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即用人单位为职工代为扣缴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等也包含在内。

  缴费基数上限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下限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二者之间按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所以,平均工资有变就会影响社保的缴费的基数,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2.部分优惠继续

  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今年4月底到期后,将再延长1年至2022年4月30日。

  3.取消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

  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2019年提出的要求,城乡居民医保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

  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额度很小,保障不足,实际上难以起到门诊保障的作用。二是共济能力差,仅限于个人或家庭使用,还削弱基金整体保障能力。三是易诱发滥用。

  4.养老金上涨

  2021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4.5%。按照4月16号通知的要求,31个省份在4月30号之前制定具体养老金调整方案,并且报财政部和人社部备案。

  从目前国内养老金计算来看,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平均年龄71.5岁计算的,就是139个月。

  随着养老金上涨落地,意味着你从五月份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到账金额将会变多了。

  5.养老保险业务全流程使用社保卡

  养老保险业务全流程使用社保卡,意味着养老金领取也是要用社保卡了,前提是必须要激活社保卡的金融功能和银行账户,这样才能正常收到养老金。

  05

  常见的关于社保的误区

  常见的误区今天给大家解答一下!

  1.单位按最低工资缴纳社保合法?

  错,不合法。最低工资标准仅是法律规定的社保缴费最低限额,不是缴费基数,按这个标准缴纳社保是不合法的。

  2.试用期可以不缴纳社保?

  根据《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保登记。

  企业在试用期间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

  3.不签合同就不用交社保?

  不签订合同也是有考勤等一些证明的。

  4.上下班路上摔伤都算工伤?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算是工伤:

  ①需要在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上的“上下班途中”;

  ②伤害是由“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造成的;

  ③事故必须是“非本人主要责任”。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06

  哪些人可以不缴纳社保

  单位有义务给每个员工缴纳社保,不论是试用期还是转正之后,那么有以下几类是不需要缴纳社保的!

  除了上述之外都是需要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保的!

  关于社保的风险和变化就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了解了呢!

  文章来源:公众号涛哥说税

  【小会福利时间到】

  小会又来送福利啦!

  【500份常见财务EXCEL模板大全】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深圳安居房、公租房排队要多久?这几个因素必须得考虑
完全没想到,深圳安居房排位的新闻,也能冲上微博的热搜。话说一位76岁的老人,1945年就落户深圳了,却还在深圳安居房的榜单上。让人们不禁联想,深圳住房就这么艰难吗?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位老人还在榜单.........
经过五年,我终于入户深圳
深圳入户很难?快马入户教你快速掌握正确入户方法深圳新政策发布以来,很多人开始议论,这几年政策变化很大,是不是入户深圳越来越难了呢?你还能轻松入户深圳吗?深圳入户条件经过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大概形成了.........
深圳身份证信息变更办理
如果身份证上信息有误,可前往深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人口信息变更业务。办理条件深圳居民身份证登记内容与本人真实身份不相符,并提供变更更正项目的相应法律事实和证明。办理材料1、《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
配偶是超大城市集体户口,退役能否随其易地安置
咨询:你好小编,我是一名在深圳服役的士官,2018年与身在深圳事业单位的妻子结婚,现在她是有深圳的集体户口,2021年我就要退役了,想着转业安置到深圳生活,我想问下像我这种情况可以安置过来吗?谢谢.........
个人应该怎么缴纳社保?个人缴纳社保的方式有3种
没有工作,在家待业怎么交社保?不管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可以按照下面3种方法交社保。第一种方式就是缴纳城乡居民社保,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农合”。只不过新农合只是这里面的医疗保险,它还有专门.........
南山2020年使用居住信息登记证明申请义务教育段公办学位怎么办?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深圳市出租屋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府办〔2008〕130号)、《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深府规.........